原理:通過致密的纖維材料(如無紡布、玻璃纖維)形成網(wǎng)狀結構,直接攔截空氣中的顆粒物。
作用對象:灰塵、花粉、PM2.5、寵物皮屑等較大顆粒。
典型技術:
初效過濾器:攔截大顆粒(>5微米),延長后續(xù)濾網(wǎng)壽命。
HEPA過濾器:高效過濾0.3微米顆粒(如病毒、細菌),效率達99.97%以上。
原理:通過駐極體材料或電離技術使濾網(wǎng)帶靜電,利用靜電力吸附帶電顆粒。
優(yōu)點:可捕捉更小顆粒(如煙霧、PM0.1),風阻較低。
缺點:靜電可能隨時間減弱,需定期維護;部分電離技術可能產生微量臭氧。
原理:活性炭的多孔結構通過物理吸附(范德華力)和化學吸附(反應)捕獲氣體污染物。
作用對象:甲醛、VOCs(揮發(fā)性有機物)、異味、煙霧等。
局限:易飽和,需定期更換;對某些化學氣體(如一氧化碳)無效。
紫外線(UV)殺菌:UV-C紫外線破壞微生物DNA,滅活細菌、病毒。
光催化氧化(PCO):催化劑(如TiO?)在紫外線下分解有機污染物為無害物質。
負離子發(fā)生器:釋放負離子使顆粒物團聚沉降,但對氣體污染物無效。
預過濾層:攔截毛發(fā)、大顆粒。
主過濾層(HEPA/靜電):清除微米級顆粒。
氣體過濾層(活性炭):吸附有害氣體。
后處理層(UV/PCO):殺菌或分解殘留污染物。
家用:去除過敏原、PM2.5、甲醛。
醫(yī)療/實驗室:HEPA過濾病原體,維持無菌環(huán)境。
工業(yè):處理粉塵、化學廢氣,或用于潔凈車間(如半導體制造)。
更換周期:HEPA約6-12個月,活性炭3-6個月(視污染程度)。
清洗:部分初效濾網(wǎng)可水洗,但HEPA不可清洗。
臭氧風險:選擇無臭氧生成的靜電/電離技術。